从雅江集团成立: 谈央企排序的奥秘、级别的“虚与实”
- 2025-07-29 08:26:08
- 425
大家好,这一期从雅江集团的设立,聊央企的数量、级别与排序的问题,纠正一些常见的误区。
第一部分:央企的数量
随着雅江集团的成立,G资委管理的央企数量从98家,增加到99家!
但是这里有个常见的误区,央企可不只是这99家!实际的数量远大于99这个数,是244家!
除了我们常说的,由G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责的99家之外,
还有:
金融类央企——27家。由财政BU等监管,比如四大行;
财政BU管理——央企4家。包括铁路集团、烟草总公司、邮政和北大荒;
文化企业——114家。如出版集团。
99+27+4+114=244(家)
第二部分:央企的级别
央企的级别是坊间最喜欢谈的一个话题之一。
涉及两个具体问题,第一,哪些是“正布急”央企?第二,G资委管的那99家,级别一样吗?
关于哪些是“正布急”央企?坊间传闻比较多的版本:国铁、中信和中投。
这个比较不好回答。
2024年GWY机构改革强调“去行政化”,部分央企的行政级别可能逐步淡化。但是实际干部管理时,还离不开“级别参照”。
央企行政级别,有时与在任的领导之间有一定关联。比如,A国企是“副布急”国企,可能存在一个“正布急”的领导B出任负责人,那你说这家国企是什么级别?
国铁集团,个人猜测,是“正布急”央企的可能性大一些。这和机构改革的历史有关系,2013年《铁路政企分离改革方案》明确将原铁道部拆分为国J铁路局(“副布急”,隶属交通运输部)和国铁集团(“正布急”),后者承接全部企业职能。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财政BU直接拨付经费,不归G资委管理,与“副布急”央企(如中石油、国J电网)有本质区别。
中信、中投成立初期因承担特殊国J职能(如中信改革开放引资、中投管理外汇储备),被赋予高规格级别,至于是否“正布急”,这个我也不确定。给大家一个参考吧,供大家自己思考:
第一:干部管理:如果正职享受“正布急”待遇,但内部副职配置应执行“副布急”标准;
第二:退休年龄。“副布急”63岁退休,“正布急”标准65岁退休。
第三:排名。这两家企业在官方名单中排序是高于还是低于一些“副布急”金融企业,比如四大行..可以反映实际管理规格差异。
我个人有猜测,是不是有一种情况,管理框架可以按照“正布急”,实际管理机制更接近“副布急”。
第三部分:雅江集团为什么是排名22号?
我个人理解,这里主要涉及排名的规律和干部管理的问题。
第一:区间与行业的关联
G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这98家,排名靠前多涉及国J安全的领域(能源、军工)。
但你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是有规律的!排名是“段”或“区间”的,即某一区间是某一行业。比如
1-10位:涉军类央企,如核工业、航天科技;
11-23位:能源类央企,包括三桶油、两大电网、六大发电集团;
24-28位:通信类央企,如移动、电信 ;
29-38位:制造与矿产央企,中国一汽、鞍钢集团;
39-42位:民航海运央企,远洋海运、国航 ;
43位之后,综合类和专业化央企,中粮集团、旅游集团。
显然,雅江集团应归入能源组,11-23之间。位列第22位,介于长江三峡集团(21位)与国家能源集团(23位)之间。
换句话说,雅江集团排名在11-23之间,都是符合我们既有认知的,但是为什么一定是22这个数字,我就解释不了。
第二:干部管理
G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责的这99家,我没有找到虽无G方认定的行政级别,但前53家通常被默认为“副布急”(Z管企业),后续企业多为正局级。
国企级别和企业负责人级别的问题上,我有个想法,就是企业讲究“去行政化”,淡化行政级别,但其负责人(一把手)可以参照相应行政级别对应待遇。
(以上数字全部来源于公开报道,若有错误,可联系删除)
- 上一篇:兰香如故官宣
- 下一篇:块钱一碗的面被通报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