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 扩产能的日子到头, 市场风向突变, 反内卷成必选项

  • 2025-07-29 18:37:45
  • 906

一夜之间,市场风向真的变了。监管部门约谈三家外卖平台,让激烈的外卖大战按下暂停键。

再看月初中央财经委会议释放的信号,很明显,过去30年拼命扩产能的日子结束了,现在流行反内卷。

以前企业的套路无非是扩规模、压成本、打价格战,谁的价格低谁就能赢。

但现在这套行不通了。如果企业不挣钱,员工天天加班还拿不到像样的工资,整个市场就会陷入死循环。

现在的风向标很清楚,不能再搞低价内耗,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过去几十年,不少行业都靠着价格战跑马圈地。外卖平台烧钱补贴抢用户,手机厂商把千元机的价格压到地板上,汽车市场也曾出现 “以价换量” 的恶性竞争。

这种模式短期能抢占市场,但长期来看,企业利润被压缩,没有资金投入研发,产品质量难有提升,员工权益也得不到保障。996成了常态,工资却不见涨,最后整个行业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泥潭。

中央财经委会议释放的信号已经很明确,扩产能的时代结束了。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转变思路,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

不再是比谁的成本更低,而是比谁的技术更强、品质更好、服务更优。这种转变不仅能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能让员工获得合理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这波人民日报头版点赞长城汽车,点出的正是其对长期主义和高质量发展的坚持。上一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的企业家是华为的任正非。

这两位企业家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以技术自强打破外资垄断,打造出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模板。人民日报频频为这样的企业家点赞,背后透露的正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 以技术为主,以创新为主。

汽车行业的风口变化极快,但长城汽车不跟风、不贪快钱,始终按自己的节奏前行。掌门人魏建军早就强调过,发展要稳健,不打价格战。

长城汽车在硬实力上下的功夫有目共睹。自家研发的4.0T V8发动机及相关技术体系,直接开创了新赛道,智能化水平在行业内稳坐头把交椅。这些成果都源于真金白银的投入。

三年时间,长城汽车的研发费用突破百亿。花费巨资打造的实验中心,其设备水平即便放眼全球也毫不逊色。在新能源、热管理等领域,能够完成 2000 多项测试。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拥有 2.3 万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平均每 4 个员工中就有一个是搞技术的。这样的技术阵容,即便在整个汽车行业也算得上豪华。

35 年前,长城就开始着手垂直整合。如今,像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早已实现自主研发生产,不用再看外人脸色。而且,自家的零部件公司还在给国际大牌供货。这种对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的掌控力,在关键时刻就是长城汽车的护身符。

在当下汽车行业比拼智能化的浪潮中,长城也没有落后。新能源、智能化、AI 三路并进,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能够应对全场景。更绝的是其全球化布局,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全套出海,不仅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还创造了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

长城汽车被人民日报点赞,看似是 “班上第一名上台领奖”,实则是其背后长期坚持的结果。它不是靠撞大运,而是坚持长期主义最终赢得了认可。

长城汽车的案例,对普通人来说也有不少借鉴意义。

首先要学会技能投资。就像长城汽车砸巨资搞研发一样,普通人也要舍得在自己身上投入,提升技能。

未来,随着反内卷的推进,低质量的重复劳动价值会越来越低,只有专业和深度才是硬通货。可以多关注当下热门的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数字化管理等,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些领域的技能水平。

其次要死磕工作质量。与其盲目加班,不如把手里的活干得更漂亮。在工作中,注重细节,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比如,做文案的可以打磨文字功底,让内容更有感染力;做技术的可以钻研技术难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普通人选择就业方向要尽量紧跟趋势,抱紧创新企业的大腿。在新经济周期里,这类企业最吃香。

要么加入进去,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要么投资它,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长城汽车的例子已经表明,坚持创新的企业,很多最终都会成为赢家。

总而言之,价格战思维在新经济周期里真的行不通了。搞技术创新,拼品质提升,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不过幸好,慢就是快,路都是慢慢趟出来的。就像长城汽车,用 35 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看似缓慢,实则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最终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才能在新的经济周期中立足。对于普通人来说,紧跟趋势,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中把握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