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观察: 价格法修订草案剑指“内卷式”竞争;多领域盈利预期改善
- 2025-07-31 04:30:51
- 496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首次针对1998年实施的价格法提出系统性修订。此次修正草案聚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并通过强化法律责任与监管机制,为新能源、电力设备等行业提供更稳定的市场环境。
一、修订草案核心内容:填补监管空白,遏制恶性竞争
此次价格法修订是实施27年来的首次系统性调整,重点围绕三方面展开:完善政府定价机制、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健全价格违法法律责任,旨在解决当前市场存在的低价倾销、算法定价乱象等问题。
政府定价机制更趋灵活。修正草案提出,政府指导价不再局限于“基准价+浮动幅度”的传统模式,而是可通过制定作价规则或定价机制动态调整价格水平。例如,定价机关可结合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及民生承受能力,通过设定差价规则(如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等方式,增强定价的科学性。此外,修订要求政府定价需引入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多元化形式,提升决策透明度。
低价倾销认定范围扩大至服务领域。针对新能源、电力设备等行业存在的“内卷式”低价竞争,修正草案将低价倾销的适用范围从商品延伸至服务,明确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服务或强制其他经营者执行低价规则。同时,新增“分解服务项目、减少服务内容”等变相涨价行为的规制条款,回应了消费者对隐性收费问题的关切。
数字经济监管填补制度空白。针对算法定价、大数据杀熟等新型不正当价格行为,修正草案首次明确禁止经营者利用数据、算法或技术优势实施价格歧视或强制捆绑销售。这一修订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形成协同,构建起覆盖线上线下的综合监管体系。
二、新能源行业影响:竞争格局优化,盈利修复可期
价格法修订草案的出台,为新能源产业链中多晶硅、锂电池材料、风电整机及储能等长期受低价竞争困扰的领域提供了政策支撑,市场秩序与盈利能力的修复预期增强。
多晶硅与锂电池材料行业价格趋稳。近年来,多晶硅及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行业因产能快速扩张导致价格剧烈波动,部分企业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修正草案通过明确低价倾销的法律责任(如提高处罚标准、要求企业说明低价合理性),将抑制非理性降价行为,推动产业链价格向合理成本区间回归。
风电与储能行业竞争秩序改善。风电整机招标价格持续走低、储能项目低价中标等现象,已对行业技术投入与长期发展形成制约。此次修订要求公用企事业单位不得滥用行业优势地位强制低价销售,同时强化对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助于缓解企业盈利压力,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与技术竞争。
监管协同强化市场信心。修正草案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衔接,进一步提升了法律震慑力。例如,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实施低价倾销或价格歧视,将面临多重法律追责。这种协同监管机制为新能源企业营造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中长期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与头部企业优势巩固。
此次价格法修订不仅是我国价格监管体系的重要升级,更是对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护航。随着草案落地实施,行业“内卷式”竞争有望逐步缓解,市场主体的合规经营与创新动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本文源自:金融界
- 上一篇:惠英红说红的会赢
- 下一篇:台湾网红馆长直播游大陆吓坏了谁